登陆

美国监管“铁拳”下,这新链竟想“硬刚”1000万TPS?

author 2025-03-27 16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公链稳定币DeFiRWA真实世界资产

美國穩定幣監管趨嚴下的新機遇

《GENIUS Act》的通過:合規成穩定幣發展趨勢

近期,美國穩定幣監管領域迎來重大突破。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以壓倒性的18:6投票結果,通過了《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GENIUS Act》)。這一法案的通過,無疑為穩定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擁抱合規已成為大勢所趨。

內置KYC/AML機制的公鏈或成主流

目前,市面上多數穩定幣選擇在以太坊、Tron、BSC等Layer1公鏈上發行,但這些公鏈本身並不具備合規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專注於支付的公鏈,如Stellar,通過內置的賬戶控制和錨定機制來支持KYC。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監管的日益嚴格,未來將會湧現出更多內置KYC/AML機制的公鏈,以滿足全球合規的需求。

Keeta:專注RWA和穩定幣支付的新興公鏈

Base網絡TGE引發關注,初期遭遇質疑

近期,一個名為Keeta的公鏈項目引起了加密社群的關注。Keeta專注於RWA(Real World Assets,真實世界資產)和穩定幣支付領域,並選擇在Base網絡上進行了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代幣發行)。雖然目前在國內的討論度還不高,但Keeta在海外市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熱度。

然而,Keeta的起步並非一帆風順。在3月初,由於項目方在缺乏充分營銷的情況下,倉促地進行了代幣發行,導致不少人質疑其為推特帳戶被盜的詐騙項目。社群中出現了大量的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恐懼、不確定、懷疑)情緒。

KTA代幣表現亮眼,TVL快速增長

為了平息社群的疑慮,Keeta項目方隨後開始積極行動,發布白皮書、加強市場營銷,並且團隊和創始人Ty Schenk非常勤奮地在Space和推特上與社群進行互動,答疑解惑。這些舉措逐漸壓制住了負面聲音。

3月17日,Keeta的代幣KTA迎來大幅拉升,單日漲幅超過50%。自3月6日上線以來,KTA的價格已經上漲超過2500%。目前,Keeta的TVL(Total Value Locked,總鎖倉價值)超過7000萬美元,持幣地址數約6500個。Keeta的這波操作可謂是“悄悄TGE,然後驚艷所有人”。

Keeta的核心競爭力:速度與合規

Keeta自詡為下一代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委托權益證明 (dPoS) 區塊鏈系統,旨在通過提供即時、合規且低價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打破傳統金融 (TradFi) 的瓶頸。 總結其白皮書,Keeta 的目標是實現兩個核心競爭力,分別是“極快的速度”和“符合監管要求”。

極快的速度:1000萬TPS的承諾與質疑

Keeta 承諾支持每秒處理高達 1000 萬筆交易(TPS),並實現 400 毫秒的交易結算速度。 這種高吞吐量和低延遲設計使其適用於大規模支付和資產交易場景。

然而,1000萬TPS實在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 一般的高性能新鏈通常只敢承諾達到10萬TPS。 社群中甚至有人評價說,這個數據簡直就像科幻小說一樣。

根據 Keeta 白皮書,Keeta 高性能的保證主要來自以下幾點:

  • 沒有內存池;
  • 客戶端指導的驗證跳過隊列;
  • 兩階段投票確保速度/安全;
  • 雲服務器(如 Google Cloud 或 AWS)。

然而,這種底層技術的一個明顯弊端就是非常依賴中心化的雲服務器提供商。 此外,1000萬TPS可能在真實的應用環境中是無法被測試的(即使是吹牛,你也沒辦法驗證)。

內置合規機制:滿足金融法規,提升靈活性

Keeta 官方聲稱自己是“第一個完全符合傳統金融法規的區塊鏈網絡”,通過自動化合規篩選提高效率,並通過內置的反洗錢(AML)、銀行保密法(BSA)和了解客戶(KYC)協議確保所有交易符合當地法律。

代幣發行者可以自定義規則,例如將個人列入白名單、強制執行交易限制或要求特定認證,這些規則將由網絡支持,保證充分的靈活性。

為了支持身份驗證等要求,Keeta 的鏈上證書無需第三方即可實現即時驗證。網絡上受信任的 KYC 提供商可以提供證書來驗證個人的特定屬性,例如年齡或位置。單一證書可用於在多方之間即時驗證個人身份。

此外,為支持法定支持的穩定幣跨網絡流動,Keeta 網絡的錨定系統可連接傳統支付渠道(如 ACH、SEPA 和 SWIFT),而不會犧牲安全性或合規性。其他區塊鏈網絡也可以作為錨定系統連接,從而實現穩定幣與錨定網絡的原生資產之間的原子交換。

融資背景與團隊介紹

2023 年,Keeta 以 7500 萬美元的 FDV(Fully Diluted Valuation,完全稀釋估值) 籌集了 1700 萬美元的種子資金,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也參與了此輪融資。 據一些早期報道,Keeta 最早直接服務於企業,即 toB 業務,最初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和歐盟應邀提供。但與 SWIFT 不同,Keeta 的目標是服務於支付低於 100 萬美元的更廣泛的用戶群。

Keeta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Ty Schenk 從十幾歲起就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在創立 Keeta 前,其主要工作都與加密支付相關。

Keeta 的 CTO Roy Keene 是 Nano 的前首席開發人員,因為想要改變 Nano 的激勵機制和機構採用而選擇離開並創建新的項目。

Keeta代幣經濟模型與路線圖

KTA代幣分配與鎖倉機制

上圖顯示Keeta的總代幣供應量為10億枚,代幣分配分為四個主要部分:

  • 社區/生態系統儲備
  • 團隊
  • 投資者
  • 基金會

每個部分的代幣都有特定的鎖倉(Lock)和歸屬(Vesting)計劃,具體細節需要參考官方資料。

此外,社區/生態系統儲備的用途包括:質押獎勵、社區增長計劃、流動性提供。

當前估值與未來發展路線圖

Keeta 的 KTA 在 Base 的 DEX Aerodrome 的初始售價約為 0.0076 美元,這應該是按照 7500 萬美元的上一輪估值計算的。 目前有 4 億枚代幣流通,完全攤薄估值為 1.68 億美元。

根據Keeta的路線圖,Keeta Network 測試網將於本月底發布,並附帶網頁錢包和區塊瀏覽器。 主網計劃在6月啓動,在主網發布前的幾個月內,將推出更多測試網功能。 例如,數字身份錨、Web錢包證書支持、區塊瀏覽器證書支持、原生移動錢包等。

爭議與挑戰:Layer1選擇與業務模式

為何選擇在Base上TGE?

這是目前Keeta面臨的最大爭議。 有社群成員質疑,Keeta團隊明明有自己的Layer1,為何還要選擇在Base上進行TGE,這似乎有些多此一舉。 畢竟主網上線後還需要將資產從Base錨定回自己的鏈,這種做法看起來沒有什麼必要。

團隊曾在多個場合回應相關質疑,他們表示,選擇公平發射是出於對社區建設的重視,希望社區能夠較早參與項目的建設和成長。 此外,相比還未有任何用戶基礎的Keeta,Base有更大的傳播基礎和流量,而且Gas費用也比以太坊主網便宜。 KTA代幣將一直存在於 Base 上,直到主網啟動,屆時團隊將利用新的錨定功能,使其成為 Keeta L1 上的原生代幣。

加密支付賽道的擁擠與Keeta的ToB業務

儘管隨著美國監管的落地,合規向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將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加密支付賽道實際上已經比較擁擠了。 隨著傳統支付巨頭的加入,可能會對創業公司造成進一步的降維打擊。

此外,一個關鍵的問題是,Keeta 的實際業務更偏向傳統金融系統的 ToB 業務。 其幣價可能會和 Stellar、Ripple 等支付網絡一樣,面臨實際業務和幣價割裂的情況。

KTA如何賦能?避免重蹈Ripple覆轍?

例如,Ripple的XRP在過往業務中缺乏實際用途,XRP未來在其生態中的作用仍不明確。 相比於軟件業務,真正讓Ripple賺得盆滿缽滿的是賣幣。 2019年曾有外媒網站owler分析Ripple總收入,其中80%來自賣幣。

在這個前提下,Keeta如何為KTA賦能? 是否會走 Ripple 的老路? 這將是Keeta團隊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amstqw.com